还记得在1964年10月,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,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,拥有核武器就意味着我国从此不再惧怕任何国家的核威胁。
这一伟大的成果离不开邓稼先以及众多中国科学家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的精神,邓稼先为了中国的核武器事业,甚至不惜搭上了自己的生命。
常年待在核辐射环境下的他,身体彻底地垮掉了,
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挂念着祖国的事业和发展,还和自己的警卫员立下了一个约定,到底是什么约定呢?
为什么要13年后才兑现?
留下唯一的心愿托付与警卫员
当时的邓稼先已经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了,他深知自己已经时日不多了,医院对于邓稼先的病情已经无能为力了。
邓稼先想趁着自己还能走路时再看看首都,再看看这座城市,他怕自己再不看看恐怕就没有机会了。
他的贴身警卫员游泽华一直都在病房的门外候着,邓稼先告诉游泽华自己想出去散散心,总在病房里待着要憋闷坏了。
但是医院有规定,不许病重的患者私自外出,游泽华无奈之下只能支开医生,悄悄带着邓老溜出医院的大门。
看着身后没有跟来医生和护士,邓稼先哈哈大笑着,游泽华看着日渐消瘦的邓稼先,内心有种说不出的痛苦,因为他也得知邓老可能时日不多的消息了。
“小游,陪我走走吧,我想去看看天安门。”
邓老召唤着游泽华一同前往。
游泽华陪着邓稼先来到了天安门,邓稼先看着灯火通明的天安门笑了。
走过了天安门、两人又来到了纪念碑附近,邓稼先看着飘扬的五星红旗,内心很激动,只是站得久了,邓稼先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了。
游泽华看到邓稼先的微微地喘着气,连忙在纪念碑的附近找了个地方扶着邓稼先坐下,随后又将水壶打开递给邓稼先,邓稼先喝了一口水,歇了好一会,终于缓和了不少。
看着灯火通明的北京城,邓稼先笑着对游泽华说道:“这往后啊都是好日子了,祖国也会越来越强大的,真想看看建国100周年时,祖国会变成什么样子了。”
沉默了一会儿,邓稼先突然问游泽华:“建国100周年时,你多大了?”
游泽华想了想回答道:“八十多岁了。”
邓稼先笑着拍拍游泽华的肩膀说道:“真好啊,你还能见到建国100周年,我只怕是见不到了。”
“
小游啊,我拜托你一件事,建国50周年时,你带着祖国的好消息去我坟头告诉我一声,也让我高兴高兴!建国100周年时,如果你还活着,也到我坟头给我讲讲祖国的情况,我在地底下也算是瞑目了。”
邓稼先轻轻拍着游泽华的肩膀,一脸真诚地嘱咐着游泽华。
游泽华满脸泪痕地答应了邓稼先的嘱托,他此刻不知道该如何安慰邓稼先,他泣不成声地一直哭着,邓稼先拍着他的肩膀安慰着他。
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,此刻的邓稼先或许早已将生死看淡了。
随后游泽华扶起邓稼先回到了医院,安顿好邓稼先后,游泽华独自来到了病房外的楼梯间,
想起邓老的嘱托,不由得悲从中来。
邓老的一片丹心让游泽华深感震撼,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邓稼先的身体越来越差,他已经彻底下不了床了,在弥留之际,邓稼先依然心系祖国的发展和未来。
1986年邓稼先离开了人世,一代民族英雄就这样陨落了。
游泽华悲痛万分,在邓稼先在离世前的一个星期曾经问过游泽华以后想做什么,有什么愿望。
游泽华想了想便告诉邓稼先自己想学医,不仅可以救死扶伤,还能帮助病人减少病痛的折磨。游泽华看到邓稼先备受病痛的折磨,所以便产生了想学医的想法。
邓稼先听完后,十分赞同和高兴,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为游泽华安排好了去处,帮助他实现了愿望。
邓稼先去世后,游泽华进入了军区医学院学医,毕业后的游泽华出国深造,学了一身好医术的他,果断选择回国做了一名医生救死扶伤,也算完成了自己的愿望。
他每年都会为邓稼先扫墓,而且每年都会去邓稼先的故居走一走,探望一下邓稼先的家人。每次为邓稼先扫墓,他都会坐上大半天,给邓稼先讲讲中国目前的发展情况。
即便是他在国外留学的那段日子里,他也从未曾落下一次,每次都会在邓稼先的忌日前赶回中国,
他始终都牢牢记着他与邓老的约定,从来都没有忘记过。
1999年10月1日是建国50周年,游泽华坚守他与邓老的约定已经整整13年了
,他来到邓老的坟前,高兴的向邓老诉说着中国如今的改变,澳门马上就要回归了,此刻的游泽华多希望邓老能够亲眼看到祖国的盛世,看看中国如今的变化。
游泽华回忆起邓老的一生,不由得眼眶发酸,思绪仿佛回到了邓老还活着的时代。
为了祖国不惜抛下娇妻幼子
美国在日本的两座城市投下了原子弹后,震惊了整个世界,全世界都意识到原子弹的威力,更明白军事核武器对一个国家有多么重要。
中国也不例外,开始加紧着手研究核武器的事宜,毕竟拥有了核武器,才通过核震慑来保护中国,保护中国的百姓。
钱三强联系到邓稼先,询问邓稼先愿不愿意参加中国核武器的研究工作,中国当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,根本不可能支付太高的薪水。
然而邓稼先毅然决然地加入到秘密研究核武器的工作当中,他根本不在意什么薪水不薪水的问题,只要能为国家效力,对国家有益,他什么都不在乎。
当时这项工作一直都属于秘密进行状态,所以,这些科研人员需要驻扎到科研所和实验室,但是这件事一定要保密,即便是最亲近的人也不能告诉。
看着年幼的孩子和每天辛劳的妻子,邓稼先有些不忍,但是祖国需要他,他只能一狠心抛下了年幼的孩子和自己的妻子。
他告诉妻子自己要出趟远门,可能几个月后就会回来了,妻子不解的询问他到底是出门做什么,邓稼先只能含糊的找了个借口搪塞过去。
离开的那天清晨,看着妻子怀里抱着一个,手上还牵着一个,娘儿三个一直目送着邓稼先离开,此刻的邓稼先虽然万分内疚和不舍,但是想到祖国的需要,他还是迈开大步,头也不回的奔赴核武器研究室。
邓稼先的家人万万没想到,这一分别竟然足足28年之久,孩子们从小期盼着出远门的父亲能够归来,但是从满满的期望一直到失望,直到最后再也没有期盼、再也不抱有任何幻想。
邓稼先的妻子每每面对孩子们的询问时,她总是安抚孩子们爸爸在做重要的事,所以一直没有时间回家,但是爸爸是爱你们的。
许鹿希理解丈夫的工作一定是很重要,所以她一再地告诫自己一定要撑下去,绝对不可以拖邓稼先的后腿,可哪个妻子愿意与自己的丈夫聚少离多呢?
每个夜深人静的时候,许鹿希只能悄悄地躲在被窝里独自抹泪。
邓稼先这28年里也曾回过家,他每次向周总理汇报工作时,都会回家来看看,只是妻子和孩子们不知道。
为节省时间,每次到家时已经是深夜了,孩子们和妻子早已都睡下了,邓稼先不想吵醒家人,悄悄看一眼老婆孩子便又马不停蹄的赶回戈壁滩的实验室了。
然而28年后邓稼先与家人再相见时,他已经在医院里了。
当时邓稼先的身体已经严重垮掉了,但是他执意要待在戈壁滩准备下一波的核试验,组织上得知邓稼先的身体状况后,便强行停止他的工作,要求他立马回京住院治疗。
许鹿希看着多年未见的丈夫,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邓稼先,如今竟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。
许鹿希痛苦地扑在邓稼先的怀里放声大哭,她盼了那么久,等了那么久,如今等来的竟然是已经病入膏肓、生命垂危的邓稼先。
作为丈夫,邓稼先是不称职的,将抚养孩子和家里的重担全部都丢给妻子,作为父亲,邓稼先也不称职,他没有照顾孩子,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,孩子的整个成长史他都没有参与,作为儿子,邓稼先也做得不够称职,母亲病重时,他不在身边,甚至母亲的后事都是由许鹿希一手操办的。
邓稼先看着泣不成声的许鹿希,内心十分歉疚,他拥着许鹿希抱歉地说着:“跟了我真是苦了你一辈子了,下辈子千万别找我这样的人了。”
虽然邓稼先不是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,但是许鹿希和孩子们对他并没有任何怨言,他的孩子们都把邓稼先当作是自己的榜样。
因为他们明白国家比家人更需要他,所以他只能舍弃小家为大家,他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,更是整个家族的荣耀。
生命的最后日子依然心系国家
邓稼先把自己所有的心血全部都倾注到研究里面,他不光有科研任务,还要指导一大批年轻的大学生进行大大小小的运算工作。
他长久地沉浸在核辐射的环境中,一天可能待在实验室里面十几个小时,他总抱怨时间不够用。
每天都是最早到最晚离开实验室的,核辐射的危害人人都知道,更何况是作为科学家的邓稼先呢?
但是他为了国家的利益,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,在他的意识里,只有研发出核武器,中国才可以在世界上争到一席之地。
所以他要加快步伐,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中国的核武器早日研发成功。
谁的身体也不是铁打的,邓稼先还是倒下了,他被确诊为癌症晚期,医院也无能为力了。
即便是住在医院里,邓稼先也依然放心不下实验室的工作,他总是派人去打听实验室的研究情况和进度。
身体每况愈下的邓稼先明白自己的大限将至,但他整个人看上去十分平静。
他对一直照顾自己的妻子说道:“我其实并不喜欢核武器,可是为了和平,国家需要核武器,我这一生从不后悔选择了核事业,如果真有来生,我还会选择投生到中国,继续为中国研究核事业。”
生命的最后时间里,邓稼先依然在忙着整理核大国极限理论的建议书,他想着最后的日子再为国家的核事业出一份力。
直到他再也拿不动笔了,他才不甘心地停下了这份工作,此刻的他多希望自己的生命可以得到延长,这样他也可以为祖国的核事业做更多的事。
如今的祖国繁荣昌盛,国泰民安,这些都离不开无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,作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先辈们,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。
2021年,游泽华再一次履行与邓稼先的约定,为邓稼先扫墓,此时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游泽华将这些好消息一一带到了邓稼先的坟前,他希望自己能够亲眼看到中国建国100周年的庆典,那个时候,祖国不仅实现了全面统一,还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。
甚至比隋唐盛世的知名度还要高,中国从此成为了备受世界瞩目和敬仰的国家。
到那个时候游泽华一定要把这个好消息带给邓稼先,让邓老也高兴高兴,中国终于赶超英美,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强国。
如果这些革命先辈在地下有知的话,看到中国如今的盛世,也一定会含笑九泉吧,他们当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让新中国迎来了新时代、迎来了大变局、迎来了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。
文献参考:
《读写月报》2021年36期
《当代劳模》2012年09期
《文史杂志》2021年04期
发布于:天津市